当前位置: 主页 > 电商 >   正文

《大明王朝1566》:一挑三居然完胜严嵩的话术太牛了!

导读: 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大明的国库亏空。国与人一样,沉疴痼疾再多,无药可医的只有穷病一个。从洪武帝朱元璋驱除胡虏、恢复中华以来,大明帝国的掌门人换了一代又一代。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,接力棒传到了嘉靖帝的手中。  彼时的大明帝国,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,北方边境狼烟四起,俺答汗屡次寇边;东南沿海倭寇袭扰,小鬼子烧杀抢掠。嘉靖帝的日子,很有一种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。  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故

  这一切的起点都在于大明的国库亏空。国与人一样,沉疴痼疾再多,无药可医的只有穷病一个。从洪武帝朱元璋驱除胡虏、恢复中华以来,大明帝国的掌门人换了一代又一代。不到二百年的时间里,接力棒传到了嘉靖帝的手中。

  彼时的大明帝国,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,北方边境狼烟四起,俺答汗屡次寇边;东南沿海倭寇袭扰,小鬼子烧杀抢掠。嘉靖帝的日子,很有一种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。

  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故事正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演。国库亏空、民生凋敝,因此开源节流、降本增效就成为大明帝国的第一要务。于是,在御前会议上,一帮大佬就财政收支情况展开了唇枪舌战。

  争论的双方主要是严党和徐高张集团。严党的自然是大明首辅、青词宰相严嵩,成员还有严阁老的儿子严世蕃;徐高张则是以徐阶、高拱、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集团。

  双方实力对比之中,严党人少却权重,徐高张势众则权轻。双方棋逢对手、旗鼓相当,无奈严世蕃天生是个坑爹的主。于是,在舌战的过程中,徐高张稳扎稳打,严党且战且退,高端局渐渐地变成了吊打局。

  作为清流集团中的生力军,张居正喷的最狠、冲的最猛,他不但痛陈工部、市舶司占用自己的战船,顺便还提出了增加新一年度军费预算的申请。

  ”这样的经典名言,又举出了海上丝绸贸易的例子。说实话,张居正这番话论点清晰、论据充分、论证有力,十分具有说服力。

  ”这句名言入手,一番阅读理解之后,分分钟就把话题转向了改稻为桑。严嵩这段台词堪称教科书,我摘录下来,诸君细品:“

  抢话是一门艺术,抢得太早,火候不到,抢得太晚,黄花菜都凉了。只有找准切入口、拥有契合度,才会不动声色地抢过他人的话筒。明明张居正正在口若悬河、滔滔不绝地演说,严嵩一句“

  ”就接过了话茬。两人商议过——这样的开头,张居正主观上容易接受,其他人也不会觉得太突兀。严嵩看似是为张居正帮腔,下一句就是话锋一转,分分钟研究起了运什么的问题。

  严阁老夹带私货的水平很高,三言两语就把话题转移到了出口丝绸、争创外汇上来。于是,失去话筒的张居正现场石化,不明就里的嘉靖帝现场捧哏,不但口头予以肯定,还顺势提出了如何增加桑田、多产蚕丝的世纪性难题。

  至此,改稻为桑的雏形已经呼之欲出。接下来,嘉靖与严嵩君臣二人继续一捧一逗,聊着天、对着话就把增调粮食、降低赋税等实施细则都给明确了。于是,改稻为桑就这样定下来了。

  对于这样的结果,嘉靖同志很是满意,现场为大明好政策鼓掌,连说了三个好。司礼监牵头、工部户部配合,嘉靖当场就明确了责任、细化了分工。

  严党改稻为桑,清流痛到心伤。事实上,我们站在事后诸葛的角度来看,严家父子早就定下了改稻为桑的大计。

  作为严党的死对头,徐高张三人势必会反对改稻为桑。因此,如何适时地抛出这个话题是一门特殊的学问。严嵩的做法很简单——借题发挥。他努力地藏匿着自己的小心思,耐心地等待着机会。好巧不巧的是,张居正提出了增加军费预算的申请,还提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。

  于是,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,严嵩很自然地抢过了话筒,随口就抛出了自己的话题。严嵩这一波操作隐蔽性强、欺骗性高,过渡得过于丝滑,以至于张居正都没有发现手中的麦克不见了。

  当张居正等人发现图穷匕见时,一切都晚了。话题是自己开启的,决策是皇帝拍板的,而严嵩好像什么都没做,什么都已经做完了。

  张居正吃了哑巴亏,却还有苦说不出。曲终人散,裕王府见。严嵩在朝堂上的骚操作实在是后劲太大,直到退朝后,裕王召集各位清流领袖在王府小聚,众人复盘过后,这才发现了严党的真正目的——

  只是,饭已做熟,木已成舟。在这一场高端局的对决中,严嵩一挑三,依然取得了完胜。

内容